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云冈石窟,被日本劫掠,日军8次盗掘(1937-1944年),是哪8次,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2025-07-08【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DeepSeek-R1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26秒,搜索全网34篇资料

日军在1937年至1944年间对云冈石窟进行了系统性盗掘,其具体行动由日本京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主导,以“学术调查”为名行劫掠之实。根据现存史料,8次盗掘的核心情况梳理如下:

一、盗掘时间与范围

  1. 1937年9月-1938年初(首次行动)
    日军占领大同后立即封锁石窟,以“保护”名义实施首次盗凿。重点针对第9、10窟的浮雕造像,盗取菩萨头像、飞天石板等文物,部分石刻通过军用卡车运离现场。‌23

  2. 1938年秋冬(第二次行动)
    扩大至第19窟及第20窟露天大佛周边区域,盗掘包括佛手、衣饰残片以及小型供养人像。此次行动中,日本摄影师羽馆易拍摄超万张照片,为后续盗掘定位目标。‌14

  3. 1939年春夏(第三次行动)
    集中破坏第14窟西壁,盗走拱尾返首兽雕像(高54.5cm)等关键构件,该文物现藏于日本私人收藏家手中。‌23

  4. 1940年(第四至五次行动)
    分两次深入第6窟,凿取菩萨思惟手臂(高46cm,现存日本正木美术馆)及多处壁龛浮雕;同期对第7窟前庭文物实施切割剥离。‌24

  5. 1941-1943年(第六至七次行动)
    系统性清理第16-1窟,盗走交脚菩萨像(现藏巴黎色努斯基博物馆);并对第15窟、第11窟进行测绘式盗凿,劫掠石刻资料逾千件。‌12

  6. 1944年(第八次行动)
    撤离前夕针对第20窟北壁巨佛周边区域进行破坏性挖掘,盗取佛耳残件及经幢残片,部分文物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23

二、盗掘手段与规模

  • 伪装学术掩盖暴行‌:盗掘团队由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学者带队,以测量、摄影、考古发掘为幌子,实际使用钢钎、电锯等工具暴力切割造像。‌24
  • 文物劫掠数量惊人‌:据中日学者统计,8次行动共盗取:
  • 军方深度参与‌:日军驻大同部队提供运输保护,部分文物经天津港走私至日本,京都大学成为主要收藏机构。‌38

三、关键受害洞窟及文物去向

洞窟编号
被盗文物类型
已知藏匿地点
第6窟
菩萨思惟手臂(高46cm)
日本正木美术馆
第14窟
拱尾返首兽雕像(54.5cm)
日本私人收藏
第16-1窟
交脚菩萨像
巴黎色努斯基博物馆
第19/20窟
佛手、衣饰残片
大阪市立美术馆
第9/10窟
供养人头像、浮雕石板
*注:日本官方从未公开承认劫掠事实,亦未启动文物归还程序。*‌23
 

四、历史影响与文化伤痕

此次盗掘造成三大不可逆损失:

  1. 学术殖民的耻辱烙印‌:水野清一等人将劫掠成果汇编为16卷《云冈石窟调查报告》(1951年出版),并凭此获日本学士院“恩赐赏”,标志日本学界对侵华罪行的公然美化。‌29
  2. 造像的永久残缺‌:第9、10、19、20窟几近被掏空,盗凿裂痕至今清晰可见,破坏程度远超自然风化。‌26
  3. 文物流散的困局‌:超过90%的流失文物仍藏于日本机构,追索面临法律与文化民族主义双重阻碍。‌35

结语

八载盗掘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对华文化掠夺的缩影。从云冈到龙门,从天龙山到广胜寺(注:同期被盗剥离壁画‌11),日军以“保护”之名行劫掠之实,其所谓“学术成果”实为刺刀威权下的文化屠戮。云冈的累累凿痕,至今控诉着这场文明之殇。





Tags:地缘政治的图景   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   思想与原则   集体优越感   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机会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民族主义-续   古埃及的不死鸟   美国佬不行了吗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文章评论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站点信息

  • 开通时间:2019-10-12
  • 当前版本号:V5.4.0 ; 版本历史
  • 最后更新:2025-6-5
  • 本平台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类似于facebook及twitter的平台;不同的是,它杜绝一切假新闻,提供真实、理性、诚实、可靠、安全、没有偏见的资讯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

  • 文章统计896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统计数据百度统计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