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博客日记博客日记
9.16.宗教
2024-04-03【博客日记】人已围观
MP3
简介关键词:心灵史学;西方宗教在中国;最后的战争;宗教虚无主义;犹太教会为什么会再分裂出基督教?知识与智慧的工具;重建道德观及价值观;传统文化符号与时尚;西方文化的断裂;奉天承运;中国的礼义;政治的核心就是秩序;
西方为什么会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是因为西方的宗教。
西方为什么会没落,是因为西方的宗教。
西方宗教的古怪之处就在于,其既有的原则并不能维持其现有的体系与价值观;更为要命的是,不能坚持既有的原则,并且设置多重标准,为所有的荒诞留下可乘之机与解释的回旋余地。所以,只有持续不断地分裂、碎片化。
如果说荒蛮的中世纪,宗教特别是西方的一神教还有存在的市场;在21世纪的今天,宗教还能有什么启发?其价值与意义也引起越来越多的怀疑。
宗教是信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会被赋予人性,于是便成为了宗教中的偶像和图腾。
自然力量被人格化,而天体则被神格化。
任何宗教需要有信仰的体系,有神的系统。
从心灵史学的角度看宗教的起源,就知道宗教是人类认知过程中过于肤浅的产物。
西方的宗教在中国,当它们将上帝、救赎、有罪、终极战争、祈祷、忏悔这些概念装入奴才们的大脑中时,它就成功了,因为这些凌乱的画面替代了之前的祖先崇拜,将其打造为叛逆者。
“基督教是犹太教的世俗化宗教,是西方从野蛮进化为犹太教的过渡产品;或者说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犹太教,而基督教是欧美西方人的犹太教。”(《走进以色列-寻找传说中的上帝与灵魂》下册,第931页)
从教义、宗旨、祭祀、献祭、教徒、神职人员、道场、标识、符号、组织、宣导、布施、传教、救赎、解放、释放,甚至仪式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是类基督教。
跟其它宗教一样,营造神圣感、神秘感,建立一种信念中心、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进入精神世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不同于中国本土宗教的是,洋人的宗教兜售贩卖的无非是一些廉价的常识,说不上什么智慧,更说不上什么玄妙,就这一点而言,类基督教还不配为佛教做个注脚。
宗教愚昧是人的心智愚昧的表现,二者互为因果;看看西方应对疫情的愚蠢表现,可以印证这个结论。
更不要说什么关乎人类福祉的使命,类基督教的终极目的是要灭绝人类;是个不折不扣的邪教。
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本,西方的文化是以神为本,以上帝为本;这是东西方文化的最根本的差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洋奴们内心空虚、无助且自卑;现实中,这些人弥漫着悲观厌世的情绪,但是并没有绝望,等着主的降临与救助,也因此愚蠢与无知搞得他们自己疲惫不堪。这是西方虚无主义的文化导致的。
把一切托付给奇迹的人,最后大多是死无葬身之地的;西方的一神教,基本都是相信神迹与奇迹的,这是任何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不齿的。
虽然都是追求真理,中国人所追寻的是在天、地、人、大自然、宇宙之中,洋人的真理则是个绝对的存在,它就是上帝。这也是洋人的宗教跟中国本土的宗教的分野。
虚无主义的根源就是从根本上把经给走错了:虽然虚无主义也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产物,但是西方去纠正这个错误的可能性为零,这意味着未来在500年到1000年,跟现在比欧洲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Tags:对日本灭其国 宗教虚无主义 知识与智慧的工具 重建道德观及价值观 传统文化符号与时尚 西方文化的断裂 最后的战争 心灵史学
很赞哦! ()
上一篇:9.1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下一篇:9.15.历史观-续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扉页]
要看懂这本书,还是需要一点智商的,毕竟这并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对于任何一个问题,如果需要证明才能够明白的,那这智商是不适合看这本书的;这本书只适合给一看就明白了的人看的。8.战略缓冲区
看哪,加利利湖的那边就是戈兰高地,那个高地是一片荒山。 如果失去了这片荒山,以色列这片美丽的湖水也是保不住的。不是吗?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缓冲区。又是艺术的话题
中国的艺术是以活人、鲜活的生命、道德意境为题材的,是以道德教化为目的的,是有生命力的,并且是有实用价值的侵害中国、挑衅中国,是个很安全的事,从来都不用担心遭到报复——大到美国,小到帕劳这样的国家都有这个信心
耶路撒冷 [明年我们在耶路撒冷见吧,这是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口头语] 耶路撒冷不仅是个地名,它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一想